雷竞技:冬奥会盛大开幕,全球健儿共赴冰雪之约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5-08-18

北京时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隆重开幕,这座“双奥之城”以一场充满科技与文化的视觉盛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与开放包容的姿态,来自全球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为期17天的冰雪竞技之旅。

本届冬奥会以“一起向未来”为主题,开幕式上,从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美画面,从冰立方中破冰而出的奥运五环到由各国代表团雪花牌组成的“大雪花”主火炬,每一个环节都彰显了东方美学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融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中国的筹备工作,称这是一届“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冬奥会,为全球冰雪运动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赛事亮点纷呈,多国选手突破历史

雷竞技:冬奥会盛大开幕,全球健儿共赴冰雪之约

在首个比赛日中,挪威选手特蕾丝·约海于格在越野滑雪女子双追逐项目中斩获首金,延续了该国在冬季项目上的传统优势,而中国代表团也在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赛中实现历史性突破,由武大靖、任子威、范可新等名将组成的队伍以微弱优势夺冠,为中国队赢得开门红,这一成绩不仅点燃了主场观众的激情,也为亚洲冰雪运动注入了强心剂。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冬奥会见证了多个代表团的“首次”,沙特阿拉伯、海地等热带国家首次派出运动员参赛,牙买加女子雪车队时隔24年重返冬奥舞台,这些突破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更团结”的格言,也让冰雪运动的魅力跨越地理与文化的边界。

科技与环保成亮点,中国方案获赞誉

雷竞技:冬奥会盛大开幕,全球健儿共赴冰雪之约

为践行绿色办奥理念,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均采用100%可再生能源供电,其中4个冰上场馆使用全球最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更是以1.2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人工冰面成为低碳标杆,国际奥委会可持续发展主任玛丽·萨鲁瓦称赞:“中国为未来奥运会树立了可持续性的典范。”

智能机器人服务、5G+8K超高清直播、云端转播等科技应用贯穿赛事始终,运动员村内的智能床、无人餐厅等设施让各国选手惊叹不已,美国雪橇运动员萨默·布里彻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零重力模式”智能床视频,更是获得超百万点赞,成为冬奥会“科技出圈”的缩影。

冰雪运动热潮席卷中国

以冬奥会为契机,中国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3.46亿,居民参与率24.56%,从北疆雪原到南方室内滑雪场,从专业赛事到群众性冰壶体验,冰雪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国际滑雪联合会秘书长莎拉·刘易斯表示:“中国市场的潜力将重塑全球冰雪运动格局。”

随着赛事推进,谷爱凌、苏翊鸣等新生代运动员的出色表现进一步激发了青少年对冰雪运动的热情,在张家口赛区,每天有数千名游客前往崇礼体验滑雪,各大雪场接待量同比增长40%,冬奥会的“长尾效应”正推动中国从冰雪运动大国向强国迈进。

闭幕在即,精神永续

2月20日,冬奥会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落下帷幕,但奥林匹克精神的影响远未结束——新建的京张高铁将赛后持续服务区域发展,首钢滑雪大跳台化身城市公园,所有场馆均制定了公众开放计划,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言:“北京冬奥会留下的遗产,将是未来数十年全球冰雪运动发展的基石。”

在这场跨越山海的大团聚中,世界看到了竞技体育的巅峰对决,更感受到了人类携手前行的温暖力量,当主火炬缓缓熄灭,属于冰雪的故事仍在继续:在每一个普通人踏上雪场的瞬间,在每一座城市因冬奥而改变的细节里,奥林匹克的火种永不落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雷竞技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雷竞技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