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攀岩新星闪耀国际赛场,中国选手斩获世界杯分站赛冠军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5-08-19

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国际攀联(IFSC)攀岩世界杯瑞士维拉尔站比赛中,中国攀岩队再创佳绩,22岁的年轻选手李明轩在男子难度赛项目中力压群雄,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夺得冠军,这是中国选手在本赛季世界杯分站赛中斩获的首枚金牌,也是中国攀岩运动在国际舞台上的又一里程碑。

赛场表现:冷静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本次比赛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维拉尔攀岩中心举行,吸引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选手参赛,男子难度赛决赛中,李明轩面对高15米、倾角超过30度的岩壁,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和稳定性,他在倒数第二位出场,此前领先的日本选手佐藤健一以完成高度42米暂列第一。

李明轩的攀爬过程堪称教科书级别,起步阶段,他采用动态跳跃技术迅速通过第一个难点;中段面对连续的小扣点,他通过精准的脚法和核心控制稳扎稳打;最后冲刺阶段,在体力接近极限的情况下,他凭借对线路的预判和冷静的心态,成功触顶45米终点,以3米优势锁定胜局,现场观众报以长达一分钟的掌声,国际攀联解说员赞叹:“这是一场将力量、技巧与心理素质结合到极致的表演。”

成长之路:从野外岩壁到世界之巅

李明轩的夺冠并非偶然,出生于贵州安顺的他,自幼受当地喀斯特地貌影响,常跟随父亲进行野外攀岩,14岁入选省队后,他的天赋迅速显现:2018年青奥会银牌、2021年全运会冠军、2022年亚洲锦标赛金牌……每一步都扎实而坚定。

“攀岩教会我的是专注和忍耐。”李明轩在赛后采访中表示,“每条线路都像人生课题,需要拆解、尝试,甚至失败上百次才能找到答案。”他的教练张伟透露,为备战本次比赛,团队专门研究了欧洲选手的柔韧训练法,并针对岩壁倾角调整了指力训练方案。“轩子的突破在于他学会了用头脑攀岩,而不仅是依靠肌肉记忆。”

中国攀岩:从边缘运动到奥运突破

攀岩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可谓“后来居上”,自2016年被列为东京奥运会新增项目后,国内专业岩馆数量从不足50家激增至目前的300余家,注册运动员人数增长超十倍,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潘愚非闯入男子全能赛决赛,实现了奥运攀岩项目“从无到有”的突破。

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勇峰指出:“攀岩运动的爆发契合了当代青少年追求个性、挑战自我的精神需求。”近年来,国内青少年攀岩赛事参与人数年均增长40%,上海、广州等地已将攀岩纳入中小学体育选修课,本次李明轩的夺冠,无疑将为项目普及再添一把火。

雷竞技:攀岩新星闪耀国际赛场,中国选手斩获世界杯分站赛冠军

国际攀岩格局:亚洲力量崛起

纵观本届世界杯分站赛,亚洲选手表现亮眼,除李明轩外,日本选手野中生萌在女子抱石赛中卫冕成功,韩国新秀金志勋获得速度赛亚军,国际攀联技术总监马尔科·斯科拉里认为:“传统强国法国、奥地利的优势正在被打破,亚洲选手在技术细腻度和心理素质上更具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队在速度赛项目上依然保持竞争力,老将钟齐鑫虽未参赛,但00后小将伍鹏以5.21秒的成绩闯入八强,距离世界纪录仅差0.34秒,教练组表示,队伍正为巴黎奥运会实施“双线战略”:速度赛求稳,难度赛和抱石赛求突破。

未来展望:巴黎奥运与大众普及

雷竞技:攀岩新星闪耀国际赛场,中国选手斩获世界杯分站赛冠军

随着巴黎奥运会临近,攀岩赛制将从“全能三项”调整为“速度赛单独设项”,这为中国队提供了更多冲牌机会,李明轩坦言:“奥运金牌是终极梦想,但攀岩的魅力更在于不断超越自己。”

民间攀岩热潮持续升温,据中国登山协会统计,2022年国内商业岩馆接待量突破200万人次,抖音“攀岩挑战”话题播放量达16亿次,北京某岩馆负责人表示:“很多家长带孩子来体验,他们觉得攀岩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培养抗压能力。”

在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夕阳下,李明轩将金牌挂在胸前,岩壁上纵横的线路倒映在他的眼中。“今天我只是触碰到了岩壁的顶端,但攀岩的路,永远没有终点。”这位新科冠军的话语,或许正是中国攀岩运动昂扬向上的最佳注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雷竞技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雷竞技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请发表您的评论